我校参加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经验交流与工作总结会并作大会报告
2019年06月14日 阅读次数:

2019531日,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经验交流与工作总结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办、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承办。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和教指委等部门的相关领导到会并讲话。

获得第一届“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的近30所单位的60余位负责人参会,并进行经验介绍和情况交流。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先礼、专业学位办主任邹洋参加了此次会议。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先礼做了题为《“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情况与联合培养经验介绍》的报告,分享了我校围绕解决“重分数,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建设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建设情况与联合培养经验。周院长着重通过建设背景、经验总结、成果成效、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建议阐述此次报告。以人才培养为载体,以工程技术项目为牵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素养的轨道交通方向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业人才。周院长指出联合培养要逐渐深入,逐步融合,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化探索。最后,周院长提出要明晰学生实习实践安全的权责利,推动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的出台,设立校企联合培养招生专项计划的建议。

从联合培养的实践来看,各培养院校在体制机制、培养方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制定并完善校企联合招生选拔制度、基地座谈会制度、培养指导委员会制度、实践评价标准与考核办法等;培养模式方面,实施校企导师共同编制教学计划、共同确定培养计划、共同指导实践和论文的联合培养方式;师资建设方面,在职称评定、导师遴选办法中增加对学校导师工程实践内容的考核,通过聘任培训、导师组座谈等形式提高企业导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实践基地方面,既有院校自建基地和校企共建的校内基地,也有依托企业的校外基地、依托国际科研项目的海外基地;论文评审方面,成立有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从注重工程能力的角度对论文质量进行评定和考核。

会上,各培养院校分析了在政策驱动、资源投入、评价导向与质量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方面是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协会等教育外部资源对工程专业学位的支撑,通过在法律法规政策、专业实践支持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协调、推动和引导,激发基地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院校要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通过在师资队伍、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学位论文、运行管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互相借鉴和改革创新,培养和输送更好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据悉,为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对接融合,教育部将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深入推动产学研协同培养工作;教指委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继续对评选出的示范基地进行动态检查、优化调整基地的分类认定标准、积极总结推介各院校的培养成效和典型成果。

(部分内容摘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