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学子在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佳绩
2020年08月31日 阅读次数:

818日至21日,“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简称:研电赛)全国总决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在本次大赛中表现优异,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最高奖),以及最佳技术论文奖1项、抗击疫情专项奖1项、华为专项奖1项。创造了学校在本项赛事中的国家级奖项数新记录,全国一等奖项数目并列西南高校第一、全国第四,且连续两年(20192020)在该竞赛中蝉联全国一等奖。

研电赛全国总决赛现场

第十五届研电赛于20204月正式开赛,总共有来自全国8大分赛区的3818支队伍参赛,报名队伍数创历史新高。经过层层选拔(晋级全国总决赛比例仅为10%),最终遴选出近150所高校的402件前沿电子科研创新成果和智能硬件创新产品参与总决赛现场赛;竞赛作品覆盖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通信与网络技术类、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类、人工智能类、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七个参赛方向。经过总决赛现场激烈的角逐,由院士、杰青等专家领衔的近百位评委严格评审,最终决出全国一、二、三等奖。

过全国总决赛评比,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闫连山老师指导的参赛团队(余骁、王震、冯家城3位同学组成)完成的作品《智能多态无感测温系统》,荣获全国一等奖、抗击疫情专项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郑宗良老师指导参赛团队(尹平、吴旭、徐嘉彬3位同学组成)完成的作品《基于口罩集成的可穿戴柔性天线设计及无线实时呼吸监测系统实现》,荣获全国一等奖,以及最佳技术论文奖和华为嵌入式专项奖。

据悉,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简称“研电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主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层次最高、参赛师生最多、影响力最广、技术最前沿的标志性竞赛之一。竞赛创办于199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覆盖全国三百余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是提高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次参赛得到了学校、研究生院“建侯研究生科研创新竞赛培育项目”、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微电子所、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光子与通信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参赛同学克服疫情期间的各种困难,日夜奋力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助力学科发展、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西南交通大学近年来连续在研电赛取得佳绩,显示了学校在研究生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持续高水平发展。

 

1:学校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清单

 

2:学校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项目简介

《智能多态无感测温系统》:

本项目是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泛滥的情况下,快速高效地筛选发热及潜在被感染对象的有效措施。该系统应用了智能温度补偿算法,适应性强,能在高温下全天候工作。此外,系统结合了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通过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技术、对抗样本算法对数据隐私进行防护,并提供了报表下载功能,用以最终的核验。该作品已具备商用价值,正在申请软件著作权和专利中,已在疫情期间投入到西南交通大学的复学复课防疫工作中。

 

《基于口罩集成的可穿戴柔性天线设计及无线实时呼吸监测系统实现》:

本项目立足于重大呼吸性传染病防控的持续社会需求,以疫情防控中应用最广泛和不可或缺的装备—口罩为载体,通过关键无线通信器件和芯片电路的创新研制,成功实现了一种实时、低功耗、大范围监测人员呼吸健康监测的软硬件系统。其中研制的用于无线通信的准二维天线器件,其重量仅0.2g,厚度仅80微米,完美地植入到口罩之中;控制电路则创新性的实现了全柔性,高度集成了超高频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功能;开发的配套软件则实时地对人呼吸数据(发烧、咳嗽、呼吸急促或困难等)进行个人手机端和群体人员云端的计算、预警及可视化管理。该作品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并在积极地推进对单位健康人群的日常监测和医院患者的临床应用。

 



来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