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素养提升计划”基地——建侯课堂
2016年04月19日 阅读次数:

一、课堂名称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素养提升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旨在创新形式、构建范式、系统推进,不断加强研究生对理论思维、创新思维、跨学科研究、国际化、信息化以及学术规范、学术写作、学术报告、学术心理等思路、方法、工具的掌握和运用;示范辐射,促进独立思考与自由创造,激励学术创新与学术追求,弘扬科学精神,坚守学术道德,持续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学术志趣与学术境界,助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不断彰显我校研究生的学术竞争力、科技创造力和思想影响力。

“计划” 按照“学校主导与学院自发相结合、成建制推进与新媒体运作相结合、学术素养提升与学术文化构建相结合”的实施原则,依托交大文化新地标——机车博物园,打造研究生学术素养提升基地,通过建设课堂管理系统、课堂公众号、视觉识别系统、驻讲导师团、跨学科社区、建侯书斋、建候竞赛季、建侯大数据、建侯共享课等,集聚优质资源开展开放式、合作式、探究式学术活动,以基地为载体和门户,纵横联动、精准实施,逐步实现“计划”的阵地化、系列化和泛在化。

基地取名“建侯课堂”,源于我国伟大的工程教育家、我校前身唐山交大第一位中国教授、唐山交大“五老”之首——罗忠忱(C.C.LO)先生。以罗忠忱先生的字命名“研究生学术素养提升计划”基地,一为缅怀一代宗师,为交大学子树“双严”传统之先贤楷模,指引交大研究生学子在知识探究、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培养“为学术扎根、为科学探新”的学术定力和崇高追求;二为承扬其爱校如家、献身教育之师德师风,承袭其严谨、精湛、恳切之“教法”,通过学术素养的训练与养成,打牢研究生学子的学术基本功,不断丰富“五课堂”内涵,完善适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环境,助力未来之交大再续当年罗老培养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世界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姚桐斌,以及著名科学家林同骅、张维、刘恢先、严恺、谭靖夷等一大批学术大师、领军人才的教育辉煌,再结冠绝时辈、经营四方之人才培养硕果。

 

二、课堂LOGO

1.取罗忠忱先生英文名C.C.LO中C.C.,形成左右镜像,构成标志主体,体现“建侯课堂”命名之出处。C.C.又为英文Curiosity&Criticism的首字母,代表研究生学术创新中应具备的好奇心与批判性思维,是学术素养要义之所在。

2.将字母C做符号化处理,形成高铁线型符号,彰显交大“中国轨道交通原点”的核心地位与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优势,亦体现交大人因铁路而建、因铁路而兴的历史传承,当下不断前进和超越的复兴使命等等丰富内涵;左右两个高铁元素符号的拼接,仿佛翻开后平放的书本,寄喻研究生求学、治学之本义——知识探究、科学研究;同时,两个符号的翻转拼接、拉伸变形,形似“Ⅱ”,正是一节节不断向前延伸的铁轨,此轨道既是研究生研究之旅程、成长成才之路径,亦是百年交大的育人路、创新路、报国路、交通天下之路。三种象征义相辅相成,构成西南交大“灌输文化尚交通、文轨车书郅大同”的形象写照。

3.标志左大右小,为汉字“尖”之从大从小,源于对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之解读。概言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就是要:立足于大,涵盖价值、人格、知识、能力四个维度,即“全人教育”;聚焦于小,坚持自主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即着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大为基,以小为锋,既成其“大”又成其“小”,以成其“大”致成其“小”,在优秀人才高原上建“博大而精深”的拔尖创新人才高峰。

4.图案颜色选择了交大VI标准色交大蓝与交大黄作为基本色,就色彩而言,蓝色代表科技、理性、永恒,黄色代表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说服力以及光明、希望,蓝色与黄色互为补充色,两种颜色搭配,既体现“交大本色”,又体现科学探索之奥妙,自然、简洁、流畅,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