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遵循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助力原则,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服、园”多向对接交流平台,发现优质企业和优秀团队,发掘源头创新与早期项目,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大赛由地方赛、全国赛和专业赛组成,其中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轨道交通装备专业赛旨在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升级,发掘源头创新与潜力项目,发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平台作用,搭建多向对接交流平台;加速轨道交通装备创新成果转化、创业企业成长、技术与产品市场化应用推广。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承办单位:火炬中部中心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重载快捷大功率电力机车全国重点实验室
青岛北岸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支持单位: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协办单位:中车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空间计算(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核心科研机构
行业领军企业
知名投资机构及高校
二、参赛领域
(1)智能监测与健康管理
(2)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
(3)绿色能源与未来动力技术
(4)人工智能与自主决策技术
(5)下一代通信与泛在连接技术
(6)跨界融合与未来场景应用技术
三、大赛时间安排
9月至10月下旬:参赛项目报名征集
10月下旬:资格确认
10月下旬:线上进行初赛
11月中旬:在青岛举办决赛
(具体时间以平台通知为准)
四、初创组参赛条件如下:
1、企业:在中国境内注册且工商注册日期在2023年1月1日(含)之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相关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业务的企业。企业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
2、团队:尚未在境内注册成立企业的创业团队,核心成员不少于3人。团队需拥有与轨道交通装备相关的创新性技术或产品,且具有明确的创业计划和市场前景。
3、高校参赛团体:团体组成: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可由高校内多个学科专业师生联合组成,也可与校外科研机构、企业联合组队,成员中高校师生比例不低于50%。团队负责人应为高校在职教师或在校生(含2025年应届毕业生)。
4、项目要求:参赛项目须与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紧密相关,且基于高校科研成果或在研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技术前瞻性,可处于实验室研发、中试等不同阶段。
注:
1.已在往届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包括轨道交通领域专业赛)获等级奖的项目,不得参加本届大赛。
2.参赛项目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项目在报名时需确保所提交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如发现虚假信息或违规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
五、报名方式
1、线上报名: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或团队登录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创新生态互联网平台(http://223.78.68.153/zc/#/index)进行注册报名。
(赛事报名二维码)
2、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六、大赛支持与服务
1、奖项设置
(1)初创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
(2)初创组设立专项奖金,一等奖15万元、二等奖10万元、三等奖5万元;
(3)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团体获奖项目,可优先与国创中心及轨道交通领域国家级创新机构(平台)开展项目科研、共同申报国家课题,助推成果转化落地。
2、赛事服务
(1)大赛组委会将组织行业领军企业、技术专家、投资基金进行赋能服务,推动项目技术落地应用;帮助高校项目优化技术路线,提升产业化可行性。为参赛项目提供创业辅导服务和概念验证服务。
(2)为初创组参赛的优秀项目团队开辟“国赛职通车"人才招聘绿色通道,优先对接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单位的轨道交通领域头部企业、顶尖科研院所优质岗位资源。
(3)大赛秘书处:刘青松 18561515953;张倩 15854205600
欢迎广大研究生踊跃报名参加!
研究生院
2025年10月21日